编者按
连日来,咸宁日报记者和文明观察员一起,深入街头巷尾,看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老旧小区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听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的故事。即日起,本平台推出《咸宁文明观察》系列报道,展示创文丰硕成果。
近年来,我市着眼文明村镇创建中公共设施建设、阵地建设、文明宣传等薄弱环节,以问题为导向,强化跟踪督办,创新采取村镇“月考”等举措,精准发力抓整治提升,取得明显成效。
人人齐上阵,共画“同心圆”
笔直的柏油路连通到户,盛开的木兰带来春天的气息,不时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开展服务……3月14日,走进咸安区官埠桥镇张公集镇,第一感受就是整洁有序。
如何不断擦亮省级文明镇的招牌?官埠桥镇创新采取“创文+”模式,把文明村镇创建与共同缔造、市政改造相结合,干群同心共建美好家园。
该镇先后依靠项目帮扶及自身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管线管网改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
几近倒塌的围墙变成手绘宣传墙,垃圾遍布的臭水塘变成小游园,老小破的街道如今宽阔通畅……伴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变,居民素质也潜移默化地提升。走在集镇主干道上,不见出店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地面难寻垃圾,空中也不见“蛛网”。
“现在群众都自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人人都是志愿者。”该镇创文专干张练说。
用环境改变人,阵地教育人,示范引领人。如今,在咸安的各个村镇,文明创建人人响应、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全民齐心协力,一起画出最大“同心圆”。
提振精气神,乡村展新貌
村组中央的文化长廊内,文明乡风、最美家庭、古塘村大事记等宣传十分醒目。
“宣传教育是润物无声的,但带来的效果是肉眼可见的。”姚文祥说,如今,村民对政策的知晓率提高了,文明素质提高了,就连农村最难治理的垃圾问题,整治也卓有成效。
叶颜红说:“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乡村一片和谐。以前开展活动要拉人,现在一呼百应。”
铺就振兴路,开出“幸福花”
在横沟桥镇栗林村,3000名村民每年的医保由村里统一购买,大病救助、大学生学费补助等方面都由村集体出资,每年在福利保障方面投入200多万元。
栗林村党总支书记镇军介绍:“村里将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与各项社会事业联动起来,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群众获得感增加了,更有主人翁精神。”镇军表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下一步,栗林村还将朝更高的标准努力。
“将文明村镇建设作为重点,咸安区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文明培育和文明实践,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咸安区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咸安成功创建全国文明镇1个,省级文明镇3个,市级文明镇6个,省级文明村6个,市级文明村18个。
观察员手记
此次走访,感受最深的就是文明村镇创建带来的深远影响。所到之处,看到的不仅是环境的改善提升,人的文明意识和行为也发生深刻变化。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就是创文成效最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