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沙坪镇,东距崇阳县城30公里,西距通城县城20公里,历来为商贾云集之地,素有“千年古镇”之称。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沙坪镇出发,外出求学创业、锻炼成长,如今,却又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反哺故土……
杨休平:让撂荒地开满“致富花”
2015年,沙坪镇枫树村迎来了一位归乡人——在外奋斗多年的企业家杨休平。
回乡探亲的杨休平,看到门口的荒山坡上,杂草丛生、荆棘遍布,而父老乡亲们仍旧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时,内心感慨万千。
没多久,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他放弃了在外的房地产事业,带着全部家当回了村。
村民们不解地看着这个“城里人”,看他扛着锄头、踩着露水,在荒山坡上丈量土地。有人摇头叹息:“好好的钱不赚,回来种地,图啥呢?”
但杨休平心里明白,他追求的是让这片土地重现生机。他请来农业专家,测土质,选品种,最终选定种植药材。
第一年试种,他几乎天天泡在地里,像照顾婴儿一样照料着每一株幼苗。盛夏时节,他的后背晒脱了皮,却依然坚持在地头观察记录。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年秋天,荒山坡上第一次开满了金灿灿的菊花。村民们闻讯赶来,看着这片金黄的花海,眼中闪烁着惊喜。杨休平蹲下身,轻轻抚摸着一朵菊花,仿佛触摸到了故乡的心跳。
如今,枫树村的撂荒地全部开满“致富花”。每到收获季节,村民们戴着草帽,挎着竹篮,在花田间穿梭,脸上洋溢着笑容,那是收获的喜悦,更是对未来的期盼。
杨休平常常站在晒场边,看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他知道,这片土地已经焕发出新的生机,就像那些在茶杯中重新绽放的菊花……
电商夫妻:让农产品卖得更远
2017年,在沙坪集镇时空街附近,一对在外打拼多年的夫妻——艾素芳与南成强,毅然放弃城市生活,回到故土。他们带回的不仅是行囊,更是一个用电商助农的梦想。
初归故里,夫妻俩发现村里留守的多是老人与孩童,田间地头的优质农产品,因缺乏销售渠道,常常滞销。
一次偶然的机会,艾素芳将自己挖竹笋、熏腊肉的场景拍成视频发到抖音上,没想到竟收获了不少粉丝。一个想法在她心中萌芽:何不利用网络,让家乡的农产品走出大山?!
他们开始尝试用手机拍摄短视频。镜头里,金黄的玉米在阳光下闪耀,翠绿的茶园云雾缭绕,还有村民们朴实的笑脸……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视频,勾起了不少在外游子的乡愁,很快在网络上引起关注。
夫妻俩趁热打铁,创建了一个专门卖土特产的抖音号。可创业之路并没那么平坦,起初,村民们对电商持怀疑态度,艾素芳和南成强便自掏腰包,主动收购村民的农产品,用实际行动打消村民的顾虑。随着订单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形成了“农户+电商”的产销模式。
后来,村民们纷纷当起了他们的“供货商”,把家里能卖的、想卖的都搬到了艾素芳的小店,让她帮忙上链接。夫妇俩也乐在其中,利用自己的网络人气,帮助村民销售本地的特色农产品。
去年,夫妻俩的农产品销售额突破400万元。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村民的笑脸,也是乡村经济的活力。
如今,夫妇俩配合默契,妻子负责线下选品和直播带货,丈夫则负责产品打包和网络技术。俩人还在镇上建起了一个集生产车间、直播间、冷链库、仓库于一体的2000平方米厂房,实现线上线下联动销售。
从城市到乡村,从打工者到创业者,艾素芳和南成强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更带动了整个乡村的发展。这条电商助农之路,正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归乡的路,不仅是地理的回归,更是心灵的皈依。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新的故事正在书写,像春天的种子,悄然发芽。(马丽娅、郑进仕、周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