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咸宁高新区通过建强用好数字化平台,建立完善数字化图纸信息库,实现了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更少、审批时限更短、企业成本更低,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这是我市全周期“穿透式”服务项目建设的生动实践。“穿透式”服务,是打破传统服务壁垒,深入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主动介入、资源整合、机制优化等手段,精准直达需求,高效解决问题。
产业升级难在哪些要素?企业发展愁在哪些瓶颈?这些“堵点”“卡点”,往往藏在流程的缝隙里、环节的衔接中。“穿透式”服务强调的是“一竿子插到底”,面对项目、产业发展中的具体堵点、卡点问题,要穿透到人、到事、到物,把落实、落实再落实穿透到每个项目、每项工作,把问题清单变成责任清单,一件一件穿透落实落细落到位。
做好“穿透式”服务,需要强化“有解思维”。所谓“有解思维”,就是“不为困难找借口、多为成功想办法”的思维方式。凡事皆有解,破题需要勇气与魄力,解题则需要策略与方法。要摒弃“不能办”的消极思维,树立“怎么办”的积极意识,一抓到底,干则干成。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不同产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做到有解更优解,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穿透式”服务,关键在厚植“沃土”,优化营商环境。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从要素保障到市场拓展,要把“等企业找上门”变为“上门找企业问需”,用心、用情、用力为项目提供“穿透式”服务,做到服务优化做“加法”,企业负担做“减法”,让项目体会到“落地即加速、成长有护航”的保障,让产业看到“升级有支撑、发展有前景”的希望,从而吸引更多项目扎根咸宁、更多企业深耕咸宁。
项目建设的热度,折射发展的温度;产业发展的速度,彰显服务的力度。让我们锚定“项目为王”,厚植“环境是金”,以“穿透式”服务为抓手,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千方百计打通卡点堵点,解决痛点难点,把协同服务理念和优化营商环境落到实处,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跑出加速度。
(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