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3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咸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日期:2025-07-31 字号: 分享到:

一、坚持高位统筹推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坚持将推动企业上市、引育资本市场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全程介入、靠前指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筹推进全市企业上市工作,并进一步完善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联系包保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改制、辅导、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家。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印发了《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若干措施》《关于加强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从政策激励、资金保障、完善服务等方面支持企业降本增效,不断提升企业政策获得感。构建“产投+创投”发展新格局,设立规模30亿元的区域母基金,以区域母基金为基础,推动设立产业专项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进一步优化金融要素供给,支持大健康、新材料、高新产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高质量发展。通过“市级母基金+县级子基金”方式,推动支持赤壁市设立规模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子基金,推动支持通城县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子基金。咸安区探索设立区级上市后备基金,通过股权直投或担保增信方式为企业注入“强心剂”。赤壁市将产业引导基金向上市后备企业进一步倾斜,中小企业应急循环资金、担保贷款对上市后备企业享有优先机制,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企业上市的助力器。

三、积极培育后备企业

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的梯次培育思路,及时将成长性高、科技属性强的企业推荐到省级种子企业库。目前已培育省级上市后备企业48家,其中省级“金种子”企业19家,“银种子”企业29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在新引进项目、新投产企业中筛选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已培育高新技术后备企业300家,储备科技型中小企业2100家。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重点小巨人企业分级培育机制,指导企业分级分类积极申报,不断充实上市后备力量。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积极培育省级、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进一步提高上市后备企业的市场认可度和品牌价值,目前全市已成功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

四、精心开展业务辅导

构建由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湖北基地、知名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金融部门等组成的金融领域智库,经常性下沉企业开展业务指导,对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精准指导和培育。通过专业讲座、股权融资路演、业务培训、走访调研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制定上市路径,规范企业运作,选择最佳上市板块。注重发挥上市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举办宣传培训、经验交流活动,坚定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发展的信心,营造企业上市良好氛围。目前已筛选10家条件较为成熟、上市意愿强劲的企业,并制定上市时间表路线图,明确属地和部门职责,持续跟踪推进。

五、开辟上市“绿色通道”

按照“最高效率加快办理,最大限度容缺办理”原则,建立由21家市直单位组成的企业上市工作市级会商机制,切实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间,做到企业上市问题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对进入上市关键阶段的重点后备企业实行“一企一专班”跟踪服务,对企业上市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审批手续,结合实际采取灵活方式依法办理,全力助力企业上市。近年来,已为重点后备企业协调办理历史沿革、工商变更、合规证明、税收缓缴、专利权审批、资金项目申报等事项80余项。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咸宁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陈鑫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