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规划、参与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现将《湖北咸宁梓山湖(贺胜)生态科技新城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主要内容公告如下:
一、规划目的:以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加快提升城铁新城的城市发展能级,实现“以城促转、以业兴城、以城带区”的发展设想,打造湖北省知名的“武咸桥头堡,科技智慧城、和谐生态区”以及“宜居、宜业、宜游 ”的生态科技新城。
二、规划范围:由余花片、滨湖片和泉湖片组成,包括贺胜桥镇全部区域、横沟桥镇北部的部分区域以及官埠桥镇西北部、京珠高速东西两侧的小部分区域,规划控制范围约合为137平方公里,规划总建设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滨湖片45.66平方公里规划已于2011年9月获市政府批复。本次规划范围仅限余花片和泉湖片,面积约91.3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约33平方公里。
三、规划年限:近期2012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远景2021—2030;远景2030年以后。
四、城市性质: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卫星城市,现代工业新城,现代农业新城,现代商贸物流新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新城,咸宁市旅游度假、滨水宜居的科技生态新城。
五、用地规模:通过生态承载力方法测算,根据需求用地规模预测单位面积产出法测算,在确保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梓山湖(贺胜)生态科技新城可建设用地不超过50平方公里。
六、人口规模:二类居住用地约1701.7公顷。在本次规划中,居住密度为400人/公顷,则规划期末,二类居住用地可容纳居住人口680672人。规划2030年梓山湖(贺胜)生态科技新城规划二类居住用地约1015.8公顷。在本次规划中,居住密度为400人/公顷,则规划期末,二类居住用地可容纳居住人口406355人。因此,用地人口容量指标法计算可得,梓山湖(贺胜)生态科技新城规划远景可容纳人口约为68.07万人。
七、功能结构:规划以中心主城带动外围新城(组团)、集镇、中心村发展的模式,形成“一核、两轴、两带、三片”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核”为咸宁城市规划区发展极核的主城区。
“两轴”为以主城为起点,以交通为导向、以城镇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依托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武咸城际铁路、武咸快速通道、京港澳高速和107 国道,分别向南北拓展的两条区域发展轴线。
“两带”为由主城向斧头湖和梁子湖延伸的两条区域拓展带,是城市规划区拥湖达江发展的重点区域。
“三片”东部工业片区、中部综合片区、西部高端片区。即为有效保护并利用梓山湖新城东部丘陵、高压线、阳武干渠等自然生态资源,整合形成以东部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为主体以及现代农业生产片区(余花片),依托城际铁路其他南北主干道、湖边水资源打造商业、宜居、体育、休闲、行政综合片区(滨湖片),依托宁静的环湖环境打造高新技术、高端人才研发休闲片区(泉湖片)。
八、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科技研发产业、旅游产业、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以及房地产业。稳步推进站前商贸服务区、滨湖休闲旅游区、高科技研发区、中心综合服务区”等片区发展,逐步实现“工业科技化、农业现代化、旅游特色化、环境生态化、宜居智能化”。
九、旅游发展规划:规划形成“一带一面多区”的旅游总体发展格局。
一带:以高压走廊下的现代农业产业带(国家级猕猴桃生产基地2万亩),形成观光、采摘、休闲、加工贸易的农耕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带。
一面:形成梓山湖水面开展水面体育运动(游艇、水面飞机、水面高尔夫等),以及沿湖岸边高档休闲的黄金旅游带,打通长江与梓山湖水系通道,形成邮轮通航。
多区:即生态智能会议区、养生垂钓度假区、生态廊道运动区、商务会展区以及田园体验区等。
十、园林绿化景观规划:从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以优化生态格局、保护生态基质为基础,通过阳武干渠、塘堰水库、流入梓山湖的水系绿化廊道主要要素;通过公园绿地、滨湖岸线绿地、街旁绿地和道路绿化、中心花坛;通过屋面绿化、墙面绿化等要素结合;形成全方位、多网络的绿地系统,强化生态环境良好的片区特色,塑造具有生态科技新城特色的绿地系统。规划形成“绿廊串并联、玉盘相衬托,五带相交织,”的绿地系统结构。
绿廊串并联:依托阳武干渠两侧的长廊来串联水库,以水库的周边水系串并联生态绿廊。
玉盘相衬托:以塘堰水库、梓山湖水面来映托周边的绿化环境。
五带相交织:形成以贺胜大道、城北大道、武咸快速路、49号路、55号路特色绿化景观与廊道、水面而相映的五带(桂花绿带、银杏黄带、枫叶红带、紫罗兰紫带、红叶紫兰紫带)。
十一、道路交通规划:
1、道路网布局形式:道路网规划为“方格网加自由式”灵活布局系统。
各组团道路规划为“主干道贯通+外部环路”相连组织形式。
2、主干路骨架系统:主干路骨架系统由“四纵四横”组成,形成多处高跨、低跨、立体互通的交通形式。
“四纵”:12号路、49号路、55号路、58号路。
“四横”:23号路(12号路、站前大道)、6号路(贺胜大道)、15号路(晨曦路)、19号路(城北大道)。
3、规划区东、西之间道路交通:通过站前大道(铁军大道)、贺胜大道、晨曦路、城北大道进行交通联系。
4、为便于规划区道路和武汉江夏区及咸宁市主城区交通联系,规划区东南西北向主干道均留有出口。
5、规划区道路走向基本沿着阳武干渠的走向进行规划,跨越阳武干渠的道路规划充分考虑了阳武干渠的过水断面。
十二、时间:2013年7月1日至7月31日
十三、公示意见反馈方式
1、通过网上公众意见留言栏留言
2、邮箱邮件:xnghbzk@163.com
3、信件寄往:咸宁市梓山湖生态科技新城管理委员会;咸宁市城乡规划局;邮编:437100 ,(信封请注明“规划公示意见”);联系电话: 157172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