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崇阳县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着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春播作物面积、夏收作物产量保持较稳定增长。
一、春播生产情况
据调查,全县春播作物总面积35.18万亩,比上年增加 1.86万亩,增长5.6%。其中:早稻播种面积14.84万亩,比上年增加0.86万亩,增长6.2%。春玉米播种面积9.41万亩,比上年增加0.5万亩,增长5.6%。棉花播种面积1.09万亩,比上年增加0.04万亩,增长3.8%。甘蔗播种面积0.33万亩,比上年增加0.07万亩,增长26.9%。蔬菜瓜类播种面积9.51万亩,比上年增加0.39万亩,增长4.3%,其中蔬菜面积8.34万亩,比上年增加0.43万亩,增长5.4%。
二、夏收作物情况
去冬今春以来,崇阳县加大对夏粮夏油生产的宣传、管理力度,据我们最近对全县夏收粮油调查统计,夏收粮油丰收已成定局。
1、全县夏粮面积9.58万亩,比上年扩大0.59万亩,扩大6.6%;预计亩产155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增长3.3%;预计产量14843吨,比上年增加1319吨,增长9.8%,是自2005年以来的第九个丰收年。其中小麦面积5.59万亩,比上年扩大0.76万亩,扩大15.7%;预计亩产159公斤,比上年增加3公斤,增长1.9%;预计产量8872吨,比上年增加1316吨,增长17.4%。马铃薯面积2.83万亩,比上年缩小0.09万亩,缩小3.1%;预计亩产163公斤,比上年增加6公斤,增长3.8%;预计产量4625吨,比上年增加4590吨,增长0.8%。据我们对石城镇虎爪村3个田块的小麦测产,有效穗达到19.9,比上年增长0.51%;穗实粒数24.1,比上年增长7.11%;千粒重37.3克,比上年增长4.48%;实际产量160.6公斤,比上年增长5.52%。全县夏粮增产主要是小麦面积扩大产量增产多。一是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补贴、统一技术、统一领导。二是办好示范样板片。全县小麦高产示范片发展到13个,面积达5000亩。三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全县开办小麦和马铃苕生产培训班5期,培训技术骨干600余人次,培训农民2900多人次,发放栽培技术书籍1400余本。四是防治及时,病虫灾害大为减轻。小麦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发生面积(一级发生程度)3.8万亩,防治100%,损失产量180吨,占2.02%。
2、全县油菜籽面积12.06万亩,比上年扩大0.83万亩,扩大7.4%;预计亩产76公斤,比上年增加8公斤,增长11.8%;预计产量9161吨,比上年增加1562吨,增长20.6%,是自2007年以来的第七个丰收年。油菜籽产量增加一是面积扩大;二是今年油菜示范片从育苗、翻耕、下底肥统一免费,统一管理。三是天气比较正常,有利于油菜的生长。特别是在油菜扬花期出现晴好天气。据我们对白霓镇石山村3个油菜田块的测产,油菜千粒重为3.6克,比上年提高0.1克,增长2.9%,实际产量110.1公斤,比上年提高8.3公斤,提高8.16%。四是病虫防治及时,损失下降,油菜菌核病、霜霉病发生面积8.6万亩,防治面积达到100%,损失产量243吨,仅占2.65%。
三、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我县农业经济总体发展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业劳动力短缺。据调查,全县一季度农村劳动力外出达9.97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53.3%。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增多,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影响了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在农村剩余劳力中,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虽然对促进农民增收有重大意义,但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受上年严重旱灾影响,部分水利设施未得到深度恢复,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势必影响到农田灌溉,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3、山冲岔尾农田出现抛荒现象。主要是山冲岔尾田块小,不利机械操作,再加上鸟类多,损失大,效益上不划算。
四、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下一阶段应该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加大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完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强化抗灾减灾能力,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各种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灌溉等基础水利设施,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3、将农田向专业大户、种田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转移,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