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一家路边小饭馆,菜单上的一道“猪油拌饭”勾起了脑海深处的记忆。
粗粗的陶瓷印花碗里,猪油拌饭直冒热气,粒粒清楚的白米裹着猪油和酱油,泛着亮闪闪而诱人的光泽,进口没有一点点油腻感,嘴里四散开来的满是适可而止的香味……
小时候,家家户户的厨房角落都摆着一个搪瓷缸子,里面是炼好的猪油,无论是煮面、炒菜、拌饭,都会放上一点。可慢慢长大,不知何时,好像就不太吃得到猪油了,也可能是为了健康,大家对于“油腻”的猪油总是敬而远之。猪油拌饭,更是多年没有吃过,是一种只存在于记忆深处的味道了。
乡间的柴火灶上,蒸着自家田里打下来的新米,嘶嘶冒着白烟。柴火烧出来的饭,比起如今电饭煲煮的饭,有一种独特的香气。揭开盖子盛出来一瞧,锅底还有焦黄的锅巴。
新鲜的土猪肉中,雪白的肥膘切成小块,而后下锅。白色的猪肥膘块遇火炙烤,体积渐渐缩小,染上一层焦黄,脂肪的香气顿时充盈于室。
此时的火候是关键,大了小了都不行,等锅内的油渐渐多了,猪肥膘缩成油渣,长辈这才不紧不慢的熄了火,将油渣和熬出来的猪油分别放在不同的容器里。
油稍凉后装在瓷坛或瓷罐里,凝固后雪白油润,可留着吃一年,油渣加葱可做馅饼,也可和其它的菜包饺子、包子。
刚出锅的猪油是滚烫的,盛上一碗白米饭,撒上一把熟芝麻,猪油往柴火饭一浇,刺啦啦的响,香的要命。
再倒一勺酱油,细细拌好,就到了油渣该出场的时候。金黄酥软的油渣盖在猪油拌饭上,勾得人食欲大动。
站在灶台边,让人不自觉的咽了口唾沫。用筷子尖拨了一点儿放入口中。满脑子只一个念头:真香!
米是自家打的新稻米,天然有股甜味,配合着油脂的香气,加上掺和在饭里、煎至恰到好处的油渣,更是为口感增添一份嚼劲。焦而香,妙不可言。让人觉得,连吃三碗也没有问题!
品尝着店家端上来的猪油拌饭,思绪又好像飘荡回了多年前的那个小山村……(焦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