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7
嘉宾: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经管局局长宋军,赵李桥镇党委副书记刘勇民,市农业农村局副科级干部何国富,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股负责人王金平
内容: 7月4日,赤壁市召开“加快建设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新闻发布会,就赤壁市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方面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
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赋能乡村振兴”专场新闻发布会,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经管局局长宋军先生,赵李桥镇党委副书记刘勇民先生,市农业农村局副科级干部何国富先生,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股负责人王金平先生。
参加的媒体记者有:中新社、央视国际在线、网易、百度、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楚天都市报、荆楚网、农村新报、咸宁日报、咸宁电视台、香城都市报、赤壁电视台、赤壁人民广播电台、今日赤壁报、云上赤壁APP、赤壁网。
欢迎大家的到来!云上赤壁APP对本次新闻发布会进行现场直播,欢迎广大网友朋友们收看!
首先,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经管局局长宋军介绍赤壁市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方面的工作情况。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经管局局长宋军: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加强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监管是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保障农民权益、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农村改革、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始终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要抓手,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应用、监督执纪等加强日常监管,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将我市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方面的工作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高位推动,构建“三资”监管新格局
赤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市分管领导挂帅督导,市纪委监委全程监督,形成“市级统筹、乡镇联动、村级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通过10余次专题部署、200余个专项工作组、3000余名干部参与,实现全市16个乡镇(街道、园、区)“三资”监管全覆盖,构建起权责明晰、协同高效的监管机制,推动“三资”监管从“被动整改”向“主动治理”转变。
二、靶向发力,突显基层治理新成效
(一)开展专项整治,推动整改求实效。我市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统一部署,自2024年5月开始启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创新“自查+审计+巡察+监测+督查”五位一体整治模式,全面深入查找“三资”领域突出问题,并全力推动问题整改落实,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群众关切。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共发现问题1411个,完成整改1411个,整改率达到100%;追缴资金115.78万余元,收回集体资源300亩;追责问责236人,修订完善制度87个。2025年以来,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持续深化“三资”专项整治有关要求,结合清产核资、“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推广应用等工作,扎实开展自查自纠,目前共发现问题429个、追责问责16人、修订完善制度5个、追缴资金18.59万余元。自3月份开始,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要求,开展城中村“三清四建”(清理资金账户、清查资产资源、清算经济合同、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建立监管体系、建立监管平台、建立监管制度)专项行动,扎实排查城中村资金账户、资产资源、经济合同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目前共发现问题53个、追缴资金23.4万元、收回集体资源16亩、收回集体资产300平方米。
(二)全面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强根基。2024年10月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清产核资工作,覆盖全市187个村(社区)和1608个村(居)民小组。创新“人查+技查”双轨模式,全面清查核实村、组集体资产资源,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无遗漏,为资产资源盘活利用、保值增值奠定基础。一是组织3000余名干部群众通过屋场会、实地复核等方式逐村逐组清查核实集体资产资源。二是引入第三方技术公司,利用高清影像图,对土地、林地、河流确权等矢量数据,提取空白图斑并进行核实等,逐一开展图解矢量化,构建出资产资源地理数据“一张图”,实现“以图查地”、“以图管地”。同步将所有清查核实的数据录入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目前,全市共清查核实资产12606条,资产总额约169284.3万元;较清查前增加约8254.3万元;资源12185条,总面积约32.7万亩,较清查前增加约5.2万亩。
(三)加强平台建设,数字赋能促提升。全面推广应用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三资”管理全流程数字化。目前,所有清查核实的资产资源已全部录入平台数据库存,同步录入资产资源图片3万余张、合同2千余份。流转交易206宗,交易金额5400.31万元;小型工程项目申请604笔,项目合同总金额3050.46万元;187个村(社区)和162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均在平台记账,全市累计记账7532笔,实现村委会与股份经济合作社分账管理,独立收支,独立核算。通过平台日常监测,及时发现并整改数据错误、合同不规范等问题130余个,推动监管从“线下人工”转向“线上智能”转变,极大提升了“三资”监管工作效能。
三、制度护航,激活长效监管新引擎
制定《赤壁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办法》《赤壁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等“三资”管理制度,推行“小微权力清单”,规范财务审批、资产处置等流程,切实加强“三资”日常监管。制定《赤壁市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账号管理制度》《赤壁市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数据录入管理制度》等平台监管制度,保障平台高效推广应用。建立“周调度、月督查”机制,定期组织第三方适时开展专项抽测,联合市纪委监委开展专项督查,推动“数字管理+动态监管+全域覆盖”的农村集体“三资”智慧监管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四、盘活利用,释放经济增长新潜能
通过清理,按资产资源类型及分布情况,多途径盘活资产资源,精准施策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对资源富集村,支持发展生态种植(养殖)、林下经济等。鼓励村集体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前提下,整理开发村集体空闲地和“四荒地”获取集体经济收益。对资产聚集村,充分利用原有办公用房、学校、厂房、门店、仓库等房产,支持低效物业资产更新改造,打造一批基础配套完善、产业特色鲜明、产出效益明显的优质产业载体。同时,与市“两山”集团实现平台对接和数据共享,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和交易行为,促进适度规模经营。2024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3140.6万元,其中资产资源出租(发包)收入2256.98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深化数据核查,确保“三资”数据真实准确。二是强化平台应用,提升预警响应和交易服务效能。三是攻坚历史难题,依法稳妥化解低价合同等历史遗留问题。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开展“三资”监管业务大比武,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宋军先生的介绍。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媒体记者举手示意,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荆楚网记者提问:刚刚宋局长介绍,赤壁市自2024年10月启动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清产核资工作,覆盖全市所有的村社区,请问在清产核资工作中是如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针对历史遗留的超长期限、超低价格的承包合同,我们赤壁市有何破解之策?
市农业农村局副科级干部何国富:
感谢记者朋友提问。
一是采用“人查+技查”双轨模式,实现人工与技术互补。人工核查覆盖全范围:组织3000余名干部群众,通过屋场会、实地复核等方式,逐村逐组清查核实集体资产资源,确保基层一线数据采集无遗漏。例如,对村集体空闲地、“四荒地”等实地踏勘,确认资产资源的实际存在状态。技术手段提升精准度:引入第三方技术公司,利用高清影像图,土地、林地、河流确权矢量数据,提取空白图斑并核实,构建资产资源地理数据“一张图”。通过“以图查地”“以图管地”,避免人为丈量误差或瞒报漏报,如对林地、耕地边界的精准定位。二是依托信息化平台,规范数据录入与管理。全量数据线上留痕:将所有清查核实的资产、资源数据(含3万余张图片、2千余份合同)录入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数据电子化存储,可追溯、可核查。例如,资产租赁状态、资源发包金额等信息实时同步至平台。多级审核确保准确性:通过“自查+审计+巡察+监测+督查”五位一体整治模式,对数据进行交叉核验。三是引入第三方机构与多部门协同,强化客观性。第三方技术公司独立作业:第三方机构基于专业数据(如卫星影像、确权数据)开展图解矢量化,避免村集体自行填报时的主观偏差。例如,对历史遗留的权属不清地块,通过技术手段辅助勘测定界。多部门联合复核: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同参与数据审核,结合土地确权、林权改革等历史档案,交叉验证数据真实性。如资金清理中,对比2024-2025年收支台账与平台记录,确保账实一致。
针对历史遗留的超长期限、超低价格承包合同,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明确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第十四章第七百零五条规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租赁期限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是,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从我市实际情况看,集体资产资源出租有的签订的是租赁合同,有的签订的是承包合同,签订租赁合同的,超过20年,即为超长期合同,建议废止重签。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施行时间)后签订的,必须废止重签。签订承包合同的,不受法律保护,建议重新签订租赁合同。二是创新“三调联动”机制。首先是政策引导,对剩余期限10年以上的合同,通过协商调整租金。其次是法律调解,对显失公平的合同,联合司法部门启动合同变更程序。再次是市场调节,将符合条件的资产资源纳入平台公开交易。目前已成功协商变更合同23份,涉及金额120余万元。对超低价格承包合同的处理,我们明确分类处置原则,按合同性质、年限、金额划分类型,避免“一刀切”。区分“显失公平合同”与“历史合规合同”,前者启动司法程序变更或解除,后者通过协商补签协议提高租金标准。目前已通过协商,采取阶段性递增提高租金的方式,补签协议57份,提高租金70多万元。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咸宁日报记者提问:目前,赤壁市已经全面推广应用了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但在平台推广后切实用好监督平台防范“数字形式主义”赤壁有哪些措施?
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股负责人王金平:
感谢记者朋友提问。
一是聚焦平台功能深度应用,避免“重录入轻管理”。推进全模块实际使用:除基础数据录入外,重点启用财务记账、流转交易、小型工程、群众监督等模块,例如2024年平台完成流转交易206宗、金额5400.31万元,通过实际业务操作检验平台价值,而非仅作为数据展示工具。强化预警机制闭环处理:建立“预警-核查-整改-反馈”流程。如对超长期低价合同预警,通过司法程序或协商补签协议解决,避免预警信息滞留形成“数字空转”。二是完善制度与监督机制,杜绝“线下操作、线上补录”。刚性执行流程监管:推行“小微权力清单”,规范财务审批、资产处置等流程,要求所有业务线上实时办理。例如,187个村(社区)通过平台记账7532笔,实现“收支数据同步录入、业务流程线上留痕”,减少人为干预。建立“周调度、月督查”联动机制:联合纪委监委开展专项督查,对平台数据滞后、失真问题追责,避免数据与实际执行脱节。三是强化培训与考核,提升干部数字化治理能力。开展分层分类培训:针对乡镇(街道)、村级干部,组织平台操作专题培训,重点讲解智能预警分析、大数据决策支持等功能。如在咸宁市组织的平台建设质量评查中得分90.3分,通过培训确保干部“会用、用好”平台,而非仅完成数据录入任务。四是推动“数字管理+动态监管”,确保数据实时性。建立资产资源动态台账:对租赁到期资产、合同履约情况实时监控,如平台自动提醒到期资产446条,避免“被动处置”。例如,对经营性资产租赁到期后未及时招租的情况,通过平台预警督促村集体重新招租,防止资产闲置。发挥群众监督作用:通过平台公开“三资”数据,鼓励村民查询、投诉,以外部监督倒逼数据真实,避免“数字形式主义”脱离群众监督。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农村新报记者提问:近年来,赵李桥镇在乡村振兴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哪些?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赵李桥镇党委副书记刘勇民:
感谢记者提问。
赵李桥素有世界茶业第一古镇的美誉,2021年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2年获评湖北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2023年被命名为湖北旅游名镇,2024年获评湖北省级夜间消费聚集区。
我们立足茶产业特色,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一产方面,推广绿色茶园种植,保障鲜叶原料品质。同时,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格局。二产方面,建设500亩青砖茶产业园,创新推出青砖茶新茶饮系列产品,拓宽内销市场,三产方面,强化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保障,丰富羊楼洞古镇业态,擦亮千年古镇金名片。近三年,羊楼洞游客量突破25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羊楼洞新街5万方文旅综合体盘活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将新增旅游床位700张以上。
下一步,赵李桥镇将持续深化“三资”监管,积极盘活闲置资源,以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为契机,推动以旅游为核心的农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村民代表提问:作为一名普通村民,我们如何知道村里的集体资产有没有被合理利用?有没有便捷的方式让我们参与监督?
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股负责人王金平:
感谢您的提问。
在保障村民知情权和参与监督方面,我市主要通过“制度+科技+公开”三重机制实现:
一是信息化平台全流程透明化。目前全市已全面推广应用湖北省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所有集体资产资源已全部录入平台,同步上传资产图片3万余张、经济合同2千余份。村委会将村民的信息录入平台后,村民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湖北省农村三资监管平台--群众端”,点击“请登录”,输入个人信息,进行身份绑定后就可以实时查询集体资产的权属、租赁、交易等信息,相当于给集体资产戴上了“数字身份证”。例如,平台会实时显示产权交易记录,每一笔收支都需在平台上规范记账,确保“账实相符”。二是多维度监督机制兜底。村级公示与群众参与:在清产核资阶段,已通过“村级自查+两轮公示”确保数据公开;在日常管理中,村级财务收支、资产处置等事项需通过村务公开栏、屋场会等形式定期公示,村民可随时现场核查。三是智能预警与动态监测。平台设置了合同超期、账实不符等信息预警,基层干部可通过预警快速定位问题,群众若发现异常(如资产闲置、合同价格明显偏低等),可直接向村委会或乡镇反馈,监管部门会第一时间核查处置。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主持人:
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和村民代表,感谢各位发布人,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