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丨咸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 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崇阳县专场)

  • 时间:2025-04-18

  • 嘉宾:崇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徐望;崇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谭其军;崇阳县科经局局长陈精华;崇阳县招商和投资中心主任姜蓉;崇阳县发改局副局长沈荣华

  • 内容: 4月18日,咸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 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崇阳县专场),介绍崇阳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做法和目标。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各位记者朋友,上午!

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 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崇阳县专场,主要介绍崇阳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做法和目标,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

崇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徐望先生;崇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谭其军先生;崇阳县科经局局长陈精华先生;崇阳县招商和投资中心主任姜蓉女士;崇阳县发改局副局长沈荣华先生。

首先,请徐望先生介绍基本情况

崇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徐望: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崇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崇阳县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亲临咸宁重要讲话精神,对标省委支点建设七大战略,积极投身全市“五大行动”,以超前思维、超常规举措,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优服务,各项工作向“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聚焦聚力,着力构建崇阳“4+2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重点做以下3方面工作:

一、以“项目”为核心,在能级提升上奋勇争先。2024年,崇阳GDP首次突破200亿大关,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结合实际、自我加压,制定了GDP三年突破300亿元的工作目标,力争实现城市能级的跨越提升。主要在“谋、招、建”上下功夫。

一是在“谋”上下功夫,着力扩体量。始终秉持“第一是项目、第二是项目、第三还是项目”的要求,依托项目夯实基础、做强支撑。2025年共谋划重点项目334个,总投资1011亿元。围绕政策取向,完善项目前期,加大谋划争取力度,力争全年向上争资40亿元以上。储备2025年向上争资项目174个,总投资403亿元,其中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项目34个、第一批地方专项债项目34个。目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正式审核通过19个,金额31.6亿元。

二是在“招”上下功夫,着力补链条。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深化“一把手”领衔招商,力争全年招商引资新签约亿元项目80个以上,到位资金120亿元以上。瞄准大健康、食品饮料、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着眼电子信息、新材料两大新兴(未来)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围绕“楚商回乡”投资兴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开展穿透式招商一季度,我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7个,协议投资总额302亿元。

三是在“建”上下功夫,着力提效能。建立“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项目包保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的保障服务,深入项目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目前,我县5个省级重点项目、13个市级百个重大项目、15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和34个一季度集中开工项目已经全部开工,木三李水库、亿农鄂南农批大市场、通修高速、咸崇高速、106国道西段改扩建等重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二、以“产业”为基础,在动能培育上奋力拼搏。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服务支点建设的主引擎,积极融入武汉都市圈产业链,构建崇阳“4+2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2027年工业总产值在106亿元的基础上实现翻番。

一是狠抓培育挖潜力。坚持“抓大、扶小、培优”统筹发力,深入开展企业培育,取得了突破成就,如康恩萃药业2024年产值突破8.12亿元、实现翻番,彰宸科技年产改性塑料颗粒超4万吨。2025年,我县进一步细化企业培育计划,明确预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增长点50家,实行县级领导包保服务,“一企一策”开展精准培育,预计新增产值23亿元。同时,实施在库企业翻番工程,明确亿元以上的增长点7家,预计新增产值16.8亿元。

二是完善链条增活力。结合自身产业实际,引进了一系列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正大生猪屠宰食品加工厂项目,做活我县“畜头肉尾”文章的重要项目;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是推动我县传统建材产业绿色转型关键项目;运达能源“风电+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更是激活我县风能资源和钒产业基础的重要机遇。今年一季度,我县新开工工业项目23个,新投产工业项目15个,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26家,产业链条持续延伸。

三是创新突破添动力。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强引擎。2024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省级先进智能工厂4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03家,同比增长163%39家企业获高新技术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85家,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今年力争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智能制造等企业10家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力争到202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

三、以“环境”为抓手,在增强发展磁场上奋发有为。坚持以优质的园区环境、政务环境和城市环境吸引资金和人才,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功能完善的园区环境。积极搭建园区企业交流平台,利用高质量研究院、武汉离岸科创园等创新平台,深化企业合作;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帮助企业快速投产达效。目前,我县正在持续提升园区配套服务水平,在生产制造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生活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力争到2027年,实现大健康产业产值45亿元、食品饮料产业产值65亿元、新型建材产业产值6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二是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全过程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流程,2024年共落实惠企“免申即享”资金超1.6亿元,为企业减税降费4.34亿元;新增信贷29亿元,办理转贷176笔、金额累计7.2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今年,我县将进一步巩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效,落实新一批8个重点事项。深化“综窗”改革,“一窗通办”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打造政务服务标准化示范窗口。同时,扎实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为企业纾困解难、助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近年来,我县狠抓城乡统筹,投入4.9亿元建成崇阳二中、环城中小学等公立学校,投入3.8亿元新扩建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等项目,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实现“一湾一景、一村一画”。今年,我们将进一步补齐交通设施短板,全域推进“千万工程”,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不断擦亮“魅力山水、有味崇阳”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切实扛牢稳增长政治责任,攻坚克难、拼搏奋进,为全省加快建成支点、全市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时,热烈欢迎媒体朋友宣传崇阳、推介崇阳,诚邀天下客商投资崇阳、兴业崇阳。

魅力山水、有味崇阳”欢迎您。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感谢徐望先生的介绍。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举手示意,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湖北广播电视台咸宁记者站记者:请问崇阳在服务企业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典型案例?

崇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谭其军: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为服务企业,我县秉持“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的工作理念,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以康恩萃为例,我们立足企业不同时期的需求,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定制政策,以诚意换企业扎根。2020年康恩萃公司入驻崇阳初期,最大的需求是迅速扩大产能,我县结合这一需求,以“三年全免+三年减半”的厂房租金政策吸引康恩萃公司入驻我县双创园。由于政策匹配度高,降低了企业前期成本,企业也看到了政府的诚意,于2022年追加投资10亿元在崇阳购地建厂,并最终决定将生产基地完全搬到崇阳。

二是全程护航,以服务促企业成长。我县始终坚持全周期管理、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主动靠前服务,为企业解决问题。一期建设时,202010月项目启动,到20213月建成投产,仅耗时6个月,展现了崇阳速度。二期建设中,原定的108亩土地无法满足项目实际需求,我县立即进行协调解决,将用地面积增加至200亩。

三是链条配套,以协同建发展体系。始终坚持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企业协同发展。目前康恩萃与5家企业已经形成了良好合作关系,如康恩萃生产的胶囊,铭达塑胶为其提供塑胶包装容器,恒升包装为其生产包装盒。目前康恩萃公司已建成6条保健食品生产线,去年11月上市的新品胶原蛋白肽饮品,仅两个月时间就卖出超100万支。

回答完毕,谢谢!

湖北日报农村新报记者:请问崇阳在构建 “4+2” 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谋划了哪些具有引领性的重点项目?

崇阳县发改局副局长沈荣华: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我们围绕崇阳“4+2产业体系建设谋划了一系列项目。下面,将其中具有引领性的4重点项目向大家做个简要介绍:

1.正大生猪屠宰食品加工厂项目。该项目是完善我县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的补链项目,也是做活“畜头肉尾”产业文章的重要环节。项目总投资5.6亿元,按照年屠宰100万头生猪及生产12万吨肉制品的规模建设车间及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后,崇阳生猪全产业链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亿元,新增税收1亿元,带动就业9000人。

2.崇阳县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是推动我县传统建材产业向绿色、循环发展的重点示范引领项目。项目总投资4.3亿元,一期主要建设厂房、设备、基础设施,二期为新产品研发和资源开发。该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5亿元,可提供各类工作岗位400余个,新增利税1亿元。

3.湖北润阳纳米新材料绿色产业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6亿元,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建设年产100万吨活性氧化钙生产线4条、建设骨料生产线4条。第二期建设年产100万吨活性氧化钙生产线2条、年产10万吨纳米碳酸钙生产线6条、年产20万吨纳米氧化镁生产线3条。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5亿元,带动就业岗位800个,年上缴税金3.5亿元。目前湖北润阳(一期)已经建成,今年6月份正式投产后预计可新增产值6亿元。

4.运达能源“风电+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8亿元,涵盖风电开发、储能电站、钒电池整装基地等全产业链。该项目依托我县丰富的风能资源和钒产业基础,高度契合崇阳“4+2现代产业体系布局,为我县钒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钒谷”注入强劲动能。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20亿元、税收1亿元、带动就业2000人。

荆楚网记者:当前招商引资的形势相当激烈,请问崇阳有哪些吸引客商的投资优势?

崇阳县招商和投资中心主任姜蓉: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县主要有四点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崇阳位于湘鄂赣三角城市圈中心地带,杭瑞高速、武深高速、106国道贯穿全境,从县城出发,1个半小时到达武汉市区,2小时到达长沙、南昌,半个小时可到达京广铁路,1小时到达咸宁长江新港。同时,随着咸崇高速、崇嘉高速快速推进,崇阳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突显。

二是资源优势。崇阳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田肥、山茂,泉温、矿富,“崇阳白茶”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崇阳黄精”入选“十大楚药”。境内已探明的矿种30余个,青石板矿储量巨大,高镁石、高钙石品质极佳;五氧化二钒预测总储量约280万吨,占全省的27.3%。全县待开发的风电容量约200MW,远期可开发容量超过400MW

三是生态优势。崇阳境内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良,国、省断面常年保持Ⅱ类水质,青山水库达到I类水质,森林覆盖率达63.62%,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1%。我县是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拥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白霓古堰,3个国家级公园,10万亩野樱花、浪口温泉、大泉溶洞等旅游资源。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县等荣誉称号。

四是服务优势。为持续优化服务,我县成立了县级领导挂帅的产业专班,为项目引进提供精准对接服务。通过“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等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建立了重点项目领导包保、部门服务机制,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能够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为企业提供全周期管理、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的“三全”服务。

回答完毕,谢谢!

咸宁日报记者:请问崇阳在完善产业体系建设方面,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有什么目标?

崇阳县科经局局长陈精华: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下一步,我县将积极融入省51020产业体系和市“5+4产业体系,着力完善我县“4+2产业体系。重点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聚焦产业大抓招商。结合“楚商回乡”投资兴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用好9个产业招商专班和4个驻点招商专班,紧盯目标企业、目标区域、目标人群,深化产业链招商,开展穿透式招商,力争全年招商引资新签约亿元项目80个以上,到位资金120亿元以上。

二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围绕大健康产业、食品饮料、新型建材、绿色高新钒等4个主导产业,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等2个新兴产业,“一业一策”制定支持政策,大力培育根植性产业。力争2025年引进“补链延链强链”配套项目10个以上。

三是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在企业培育、技改提能上持续发力,2025年新增规上企业35家以上,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8亿元,增幅8%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增省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企业10家。确保到2027年工业总产值在2024106亿的基础上实现翻番。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谢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再次感谢大家,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