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丨咸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 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赤壁市专场)

  • 时间:2025-04-14

  • 嘉宾:赤壁市委副书记、市长葛军;赤壁市发改局局长廖逸峰;赤壁市科信局局长王春林;赤壁市文旅局党组书记董盛坤;赤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亚森

  • 内容: 4月14日,咸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 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赤壁市专场),介绍赤壁市建设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工作思路、举措和成效。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各位记者朋友,下午!

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 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赤壁市专场,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

赤壁市委副书记、市长葛军先生;赤壁市发改局局长廖逸峰先生;赤壁市科信局局长王春林先生;赤壁市文旅局党组书记董盛坤先生;赤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亚森先生。

首先,请葛军先生介绍赤壁市建设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工作思路、举措和成效。

赤壁市委副书记、市长葛军: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赤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赤壁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亲临咸宁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各项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始终树牢实干争先意识,积极融入全省、全市大局,主动扛起全市经济发展“排头兵”责任,对标对表省委“支点建设”七大战略,抓实抓细市委“五大行动”,全力以赴拼发展拼经济,推动各项工作向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聚焦发力,加快建设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冲刺全国百强县。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在加快县域发展、提升整体能级上奋发进取

2024赤壁经济总量实现575.79亿,全国百强县排名第112位,进入了冲刺攻坚的关键期。我们锚定更快、更好、更强的目标,坚持“跳起来摘桃子”,做大经济总量、城市体量,力争三年内经济总量达到800亿,推动经济量级新跨越。主要瞄准“三个攻坚”。产业发展上攻坚发力深度融入咸宁“5+4”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3+3+1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大健康、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清洁能源三大新兴未来产业,实施“三年倍增”计划,力争到2027年,形成六个百亿产业集群,六大产业营收(产值)突破700亿元。建成维达力和华润2个百亿企业,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00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招商引资上攻坚发力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用好六种招商方法,开展精准招商。推行领导干部AB角制度,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向上争资。全年力争招引项目160个以上,协议引资60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上攻坚发力牢固树立“第一是项目、第二是项目、第三还是项目”的理念,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引领,提升项目谋划储备水平,今年力争向上争资80亿元以上。今年谋划的280个重点项目已开工178个、开工率63.6%,已入库153个、入库率54.6%。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80.68亿元,同比增长12%

二、在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上积极探索

以创建全国创新型县市为抓手,重点做强“三个支撑”。一是做强创新产业支撑锚定中试赛道,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打造国家级中试产业创新基地。深化与武汉大学校地合作,加快建设赤壁·中试谷,打造“中国遥感小镇”,目前已吸引20余个项目中试转化。力争三年引进中试项目100个以上。二是做强创新平台支撑依托赤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和赤壁(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平台,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科创平台,2027建成离岸在岸省级实验室3家,构建“武汉研发、赤壁中试、咸宁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加大创新投入,统筹用好政府资金、科创基金、金融支持等资金,力争未来三年科创投入不低于50亿元。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动组建总规模1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三是做强创新主体支撑深入实施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去年我市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13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瞪羚企业7家。今年计划新培育“新物种”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50家。力争到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

三、在推进文化创新、文旅产业发展上奋勇争先

围绕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精心打造“三张名片”。一是打造“三国文化”名片。深入挖掘三国文化资源,以承办2025年全省旅游景区提质赋能现场会为契机,以会促建,今年我们投资10亿元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推动三国赤壁古战场提档升级,4月下旬将以全新面貌迎客,投资2亿元的《借东风》大型演艺秀“五·一”前将正式亮相,全面打造“三国赤壁文化旅游名城”。二是打造“万里茶道”名片。全力推进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羊楼洞明清古街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做强羊楼洞“万里茶道源头”品牌,融合“茶+文化”,打造羊楼洞特色茶旅小镇。三是打造“生态康养”名片。赤壁山好水好空气好,我们将充分利用赤壁生态资源、自然资源,加快推进五洪山“汤茶”康养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龙佑温泉康养品牌,大力发展陆水湖水上运动、水上旅游等“水经济”,积极发展休闲游、康养游,打造武汉都市圈研学和康养基地。

四、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赤壁上引领示范

始终锚定“加快建设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目标,着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绿色生产“文章”。鼓励支持华润电力、华新水泥等重点企业降碳改造,建立10家绿色工厂培育储备库。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华润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二期、屋顶分布式光伏等项目加快推进。深化与华润集团央地合作,加快投资500亿元的华润·赤壁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构建生态修复、清洁能源与城乡协同发展的赤壁样板。二是做好绿色生活“文章”。加快中心城区绿色低碳建设,近年来我们全面完成主城区供水管网提质工程,重点推进雨污分流管网升级,新建低碳公园5个、儿童友好型街区6条、城市绿道10公里,持续推动拆围透绿,不断提升群众居住幸福感。三是做好绿色生态“文章”。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定落实长江“十年禁渔”,28个长江排口整治任务全面完成。持续推进国土绿化、非煤矿山生态复绿,森林覆盖率44.82%,今年一季度,我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1%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扛起“经济大县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凝心聚力,拼搏赶超,以一域之光为全域添彩,为全省加快建成支点、全市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作出更大贡献。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感谢葛军先生的介绍。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举手示意,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咸宁日报记者:赤壁高新区是咸宁高新区“一区四园”之一,是服务企业的主战场,请问我们在助推企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产业升级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果?

赤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亚森:

感谢记者朋友提问。

作为国家级咸宁高新区“一区四园”之一,赤壁高新区坚持“产业兴区、创新强区”总体思路,从机制、平台和政策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以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建设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培育创新动能。

第一,机制创新促进科技赋能建立了服务企业“三个副总”工作机制,通过选派高端技术人才到企业任“科技副总”,摸排技术需求,破解技术难题。我们为30家企业选派“科技副总”,这些“科技副总”的选派,搭建了企合作的桥梁武汉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为人福药辅研发的药用空心胶囊、充液胶囊,为企业带来年均20%的产值增幅;与维达力合作完成玻璃染色技术、新能源技术、表届面精密加工、光学材料、热裂解工艺等研发项目9项,帮助企业节约研发经费近千万元,同比下降50%以上

第二,搭建平台推动成果转化。一是建强企业科创平台,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园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占比提高到50.88%,建成众创空间、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8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1个,咸宁市级73,自主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二是用好政府科创平台,依托“一院一谷一中心”载体,发挥赤壁“高研院研发牵引、中试谷中试放大、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孵化吸引功能,实施“揭榜挂帅”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成功搭建3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8项,转化金额632.32万元。我们聚焦主导产业投资2500万元建设综合性工艺放大实验平台,提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工艺放大实验服务,成功申报生物合成技术湖北省中试研究基地和生物制造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平台,引进孵化项目203个项目实现产业化,已完成产值2.2亿元;藻蓝生物的中试验证案例成功入选2024全国工业领域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典型实践案例。

第三,政策奖补激发内生动力出台科技创新奖补政策,每年从财政资金中列支专项支持科技创新,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累计投入本级奖补资金1.51亿元,争取省级专项资金4932万元,惠及企业90家以上,如维达力公司2023年投入研发经费1.12亿元,研发费占营收比重达到7%,获得政府各项政策奖励资金296.4万元,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创新热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截至目前,我们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累计增加369.43亿元推动了产业升级,园区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3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8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6家;“新物种”企业达到20家,其中,维达力公司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全省“独角兽”企业;万皇智能设备公司入选全国5G工厂名录,实现零的突破;赤壁高新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获评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湖北日报咸宁分社记者:据了解,20249月份以来,赤壁市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个月在咸宁市排第一,请问在推动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赤壁市发改局局长廖逸峰:

感谢记者朋友提问借此机会向各位介绍赤壁市在项目建设推进和营商环境优化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聚焦“三向发力”,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

一是在向上争资方面加力。围绕“政策导向+资源禀赋”谋项目、争资金,把握“两重”“两新”加力扩围的政策机遇,加强重点领域项目谋划和向上汇报衔接,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我市项目谋划、争资工作进行技术指导、评审把关,超前做好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盘子、更多政策资金落地赤壁。今年以来,储备中央、省预算内资金项目45个,国债项目51个,专项债项目87;争取到位资金947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5864万元,省预算内资金1535万元,专项资金2075万元。

二是在向外引进方面用力。制定了《赤壁市招商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机制》,为招商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市领导招商引资AB角工作制度,强化与商会、企业的对接合作,定期交流信息,挖掘潜在投资项目。2025一季度,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个、已开工13个,开工率59.1%

三是在向内挖掘方面聚力。强化组织领导,实行各类重点项目市领导联系包保,做好“定任务、定时间、定责任、定措施”工作。完善保障机制,建立《赤壁市项目建设五大工作机制》,坚持全周期全过程全方位做好调度服务,推动全市重点项目稳步、有序、高效推进。严格监督考核,制定重大项目建设考评办法,建立项目督查机制,定期通报“三库两算三评”、各类重点项目、向上争资项目和入库纳统情况,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2025年一、二季度集中开工项目62个,总投资322亿元,个数、总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0.7%90.5%

二、深化“三大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开展问题清零行动。深入贯彻全省、咸宁市营商环境大会精神,认真开展会上反映问题“清单式”自查整改,建立“问题—责任—时限—销号”闭环机制,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带动解决一类问题,真正做到标本兼治、务求长效。

二是开展改革攻坚行动。深刻把握湖北省打造营商环境“五大生态”目标要求,制定《赤壁市持续改进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推进25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事项,加快营商环境“一件事”平台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建立“无事不扰”“随叫随到”工作机制和公检法承诺机制,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增活力,构建全周期服务、全链条协同、全社会参与的一流发展环境

三是开展数字赋能行动。整合全市政务数据资源,录入赤壁城市大脑数据中台,自动生成共享信息,实行材料“一次性提交”、审批“同步限时办结”,申请人“进一扇门、跑一个窗、办一件事”,让服务更加智慧便捷,切实为企业群众降本减负。

最后,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对赤壁市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荆楚网记者:请问赤壁在留住科技型人才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有哪些创新举措?

赤壁市科信局局长王春林:

感谢记者朋友提问。

一、赤壁市在吸引和留住科技型人才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是创新机制,精准“引”才。赤壁市实施“游燕归乡·八回赤壁”工程,以“带土移植”方式,吸引1000余名省内外“游燕”归乡。建设上海、西安等人才工作站,对接联系赤壁籍在外专家30余人、企业家40余个,储备回赤人才项目10个。打造“赤子归巢”高校学子联络站42处,覆盖18个高校、1000余名赤壁籍青年学子,成为宣传推介赤壁、联系家乡学习的桥梁纽带。创新“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建立14个服务站,对接“合伙人”71名,匹配52个乡村产业需求。

二是因材施教,全面“育”才。组织召开2024年全省“515”院士专家渔业科技服务现场观摩与技术培训会,引导近百名专家教授、渔业技术推广骨干为基层推广渔业建设新技术,在基层服务中最大化发挥专家人才作用。开展“才聚赤壁,人才面对面”系列活动,召开高层次人才访谈、走访调研、修学培训,为基层一线160名人才和企业家代表赋能提升。近期,我们还将组织赤壁市相关部门、企业人才16人,参加2025年武汉大学低空经济专题培训班(深圳),培育低空经济领域专业人才,赋能赤壁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三是知人善任,科学“用”才。坚持以“用”为导向,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统筹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发挥高研院、中试谷、离岸科创中心的引领作用,引进李德仁、龚健雅、张祖勋、刘经南等10余位院士,产出20余项研发成果,申报专利70余项,值得强调的是,仅中试谷就吸引了10多家遥感及空天信息企业入驻,引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技术攻关专项等科研项目9。同时,我市还选聘220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30名“科技副总”服务本土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7项,促成科技成果转化19项,为推动我市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优化环境,暖心“留”才。坚持把完善人才发展环境作为有力支撑,不断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推动人才政策落实落细。深入贯彻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17条”等优惠政策,累计惠及167名高层次人才和1187人次大学生。构建“人才公寓+专家楼+高层次人才实习实训中心”的安居体系,投放140套“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建成450套专家楼以及高层次人才实习实训中心。常态化开展“我为人才办实事”活动,征集到人才需求60条,办理子女入学、住房保障、人才实事70余件。

通过吸引、培养、选用和留住人才,优化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形成系统性人才工作策略,为赤壁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二、赤壁市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的主要举措

一是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显著:维达力突破PVD镀膜技术,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独角兽”企业,产值年均增长超15%;人福药辅联合武汉大学等机构研发药用胶囊新技术,实现年均产值增长20%;华润电力三期应用超超临界技术,煤耗降低25/度且实现废水零排放,污染物排放量仅为国标10%。校企产学研合作成效突出,嘉一三维高科、赵李桥茶厂、思贝林等企业联合高校斩获4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是构建中试转化生态。赤壁市累计投资6.67亿元打造三大创新载体:①与武汉大学共建国内首个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基地,引入10余家空天信息企业,转化科技成果2项;②高研院建成生物医药等三大工艺放大平台,孵化项目20余项,3项产业化后产值达2.2亿元;③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吸引28家科技企业入驻,孵化6家企业在赤壁建立生产基地,形成1.5亿元产值。藻蓝生物中试案例入选国家级数据要素应用标杆,实现全省零突破。

三是强化政策精准赋能。赤壁市印发了“科技创新二十五条”,每年从财政资金中列支专项支持科技创新,年平均投入本级奖补资金5000万元左右,支持企业进规、高企培育、建设研发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累计争取到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4932万元,支持企业技改升级,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形成了“企业攻关-平台验证-政策赋能”的创新闭环,科技驱动产业升级的“赤壁路径”成效显著。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湖北日报农村新报记者:赤壁市旅游资源丰富,听说今年启动了一系列项目进行提档升级,请给我们介绍下有哪些项目及进展情况?在旅游提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上,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赤壁市文旅局党组书记董盛坤:

感谢记者朋友提问。

一、项目推进情况

一是核心景区提质增效。总投资10亿元以上,以引流为导向,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引进市场主体推进羊楼洞新镇、三国赤壁古战场、茶产业园、国际会展中心等闲置国有资产招商盘活、提质赋能。总投资3.7亿元,持续推动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提档升级建设工作,重点打造东风宴综合体、金城土城商业街改造升级、《借东风》大型演艺等项目,目前各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4全面建成运营,景区综合服务能力将全面升级。陆水湖景区已完成水上乐园建设并对外开放;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计划引进两家合作俱乐部,本年度引进休闲垂钓、水上运动赛事。羊楼洞古镇、新镇不断丰富业态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打造龙佑温泉康养品牌,提升酒店、民宿、医疗、温泉品质,丰富商业街业态和度假区功能。

二是持续推动招商引资。成立文旅产业招商专班,定期会商招商工作,今年已组织各景区企业赴长沙参加文旅推介会一次,接待企业来赤考察十余。积极参加2025湖北文旅产业链投融资大会,报送签约项目1个,总投资10.5亿元;对外招商项目19个,总投资65亿元。

三是积极向上争资。大湖咀遗址保护利用项目、新店明清石板街历史文化街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已申报第二批专项债需求;体育设施补短板项目积极申报专项债需求;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设备更新项目、赤壁市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演艺设备更新项目已作为“两新项目”上报发改部门。同时,争取将大湖咀遗址保护利用项目、新店明清石板街历史文化街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和三国赤壁古战场品质提升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五五”规划重大项目

四是谋划重点项目。建立赤壁市文旅项目库,共谋划文旅项目53个,其中,在建项目6个,策划项目16个,向上争资项目12个,招商引资项目19个。

二、服务游客情况

一是优化文旅服务体系。积极融入咸宁“桂乡宁居”民宿供应链,组织民宿加入供应链平台。结合“爱上你的小屋”品牌,打造田园康养民宿,目前白石港小流域七里冲村已建成4家温泉民宿。按照五星级酒店标准打造恒联恒茂酒店、羊楼洞文旅酒店、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赤壁驿馆,预计新增标准床位3000个以上。加快三国古战场5A景区快速通道提升工程建设,增强游客出行体验。加快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智慧旅游服务管理。

二是加快运营与管理统筹。目前正在加快赤壁市全域旅游运营中心建设,推进全域运营工作。深化省域 “政校企”人才共育工作,积极发掘培育旅游人才。同步启动全域旅游商品体系建设,研发特色文创产品,推动旅游商品品质提升。

三是推动标准化创建工作。省旅行社等级评定专家组已对我市万通缘旅行社创建国家5A级旅行社工作进行评审。启动茶文化产业园羊楼洞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接待了省、咸宁市专家组对我市A级旅游景区复核工作。下一步,动员陆水湖风景区开展申报全省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创建工作。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曾文波:

谢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再次感谢大家,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再见!